親愛的藝術家 預告片|01'30"
剛上大學時,老師曾說過:「美術系每一屆有70個人,最後只會剩下5個成為藝術家。」這句話後來膨脹成了巨大的焦慮,在當時我們還不清楚什麼是「藝術家」的時候。
從美術系畢業後,每個人都回到各自的現實生活中,可能開始家庭責任、經濟壓力、社會或藝術市場的檢驗,應付各種生活壓力幾乎是分身乏術。在理想與現實的夾殺下,在不同時刻選擇離開「藝術家」這條路的65個人,他們去哪裡了呢?
畢業幾年後,我開始追蹤大學同學們畢業後的生活發展。片中的主角們分別處在即將畢業、剛畢業、畢業幾年後的三種階段,各自面臨不同的困境,摸索自己的位置與社會的需要,面對創作這條路,不斷徘徊於離開與繼續前進之間。在忍受生活的不穩定、低薪、不被家人與社會理解的處境下,用盡全力尋找「創作」與「生活」並存的方式,他們不一定要成為「藝術家」,只是為了繼續熱愛的「創作」。
這部片並不是要去訴說「他們最後有沒有成為藝術家」,也並非抱怨「藝術家之路的困難重重」。隨著主角們的生活轉變走到整部片的結尾,「藝術家」三個字幾乎早己消失無蹤,最後留下的只有他們內心共同都不願割捨的「創作」。
從小到大,我們都曾有過無法對家人說明「創作」這件事的困境。從前他們看不懂你在搞什麼藝術,畢業後他們不懂你為什麼還想繼續,現在他們不懂你為什麼下班不休息,還花時間忙碌於不一定有產值的作品。「創作」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各自的意義,而那些意義經常聽來像一首字詞錯亂的詩,我們甚至不可能去解讀他人的意義。所以當有人問:「這麼累,為什麼要繼續?」雖然很難說明清楚,但你就是知道,它是你內心怎樣都無法割捨最炙熱的一塊。
離開學校後,我也曾經歷一段生活轉換的劇烈陣痛期,無法繼續創作,也找不到並存的方式,不知道自己正走在什麼路上,也沒辦法對家人或師長訴說內心的焦慮。開始拍攝這部紀錄片之後,我才慢慢能夠了解,其實是否成為「藝術家」一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選擇用什麼方式讓「創作」繼續延續在生命中。

//本片為「《報導者》攝影工作坊——在地影像紮根計畫」期間完成之紀錄片,2019年11月於 報導者網站 線上發表//

導演|陳靖宜
攝影|陳靖宜
剪接|陳靖宜
受訪者|杜岳軒、江宜瑾、陳肇彤、孫知行、林宜玟

特別感謝
陳曉威、葉宗融、葉家儒
江威儒、連佐育、張哲軒
黃昱佳、王冠蓁、張家齊
關渡美術館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  美術系
金車藝文中心
435藝術家工作室
辰徉股份有限公司
mini cheese 迷你趨勢
報導者 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